一位嘉義縣達邦部落村長,一次上山採山葵時,在尋找野菜佐餐途中,在大埔溪源頭,意外發現一株碩果僅存的大神木。其後達邦村長與林務局(現改制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一同堪察位在特富野溪(大埔溪)源頭「拉拉喀斯」瀑布附近的神木。
特富野溪源流區與大埔溪支流上游,約海拔1,700公尺,尋獲兩棵紅檜巨木,兩棵巨木高約40公尺,巨木根部裸露,根部生長極是壯觀。巨木位於拉拉喀斯,鄒族語意長滿杜鵑之地瀑布附近,即被稱為「拉拉喀斯神木」。
拉拉喀斯神木生長在傾斜超過40度山坡上,粗略測量一號巨木樹圍約24.75公尺;二號巨木約20.5公尺。其拉拉喀斯一號神木主幹上方10公尺分岔成兩枝,生長在傾斜超過40度山坡上,粗略測量一號巨木樹圍約24.75公尺;二號巨木約20.5公尺。一號巨木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所公佈「台灣十大神木排行」第一的「大安溪神木」,處於伯仲之間。【曾於112年探訪過大安溪神木,覺得大安溪神木仍榮登第一寶座】。
「拉拉喀斯巨木群」被達邦部落鄒族人公開後,引起山岳界探巨木的一股熱潮,成為近幾年最夯的行程。對巨木群有興趣的我,受一些因素,遲遲沒能安排探訪,今年山友也有興趣,既組一台車人數,南下探訪嚮往已久的「拉拉喀斯巨木群」。
3/8日苗栗→東埔→特富野古道北端入口→拉拉喀斯巨木群→特富野古道南端入口→特富野古道北端入口==O型縱走
08︰26特富野古道北端入口出發。多年再訪特富野古道,古道從0K至3.75K間步道整修過,以嶄新的風貌服務山友。
特富野古道全長6.32公里,橫跨南投縣與嘉義縣交界,早期阿里山林業鐵路,東埔線運材鐵道的支線,完工於1931年,由沼平至兒玉(自忠),其後繼續延伸至新高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開發阿里山森林資源而修築的鐵道。
「水山線舊鐵道」抵達自忠後,有條鐵道支線往西南岔出,即是目前特富野古道平緩腰繞的路段。但鐵道於1977年廢棄,之後嘉義林區管理處(目前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在2001年將部分鐵道重新整理,成為特富古道的部分路段,提供遊客健行。
特富野古道3.7K岔路,取直續行。路旁有告示牌︰「鐵路尚未整建,路跡不明,請遊客勿冒然前往,以免危險!」。
進入山水鐵道,水山鐵道是早期的伐木古道,沿途鐵道路跡崩塌、壞損,致使鐵軌道塌陷,覆滿苔蘚。
09︰42 酒瓶營地,水山鐵道線上一處不錯的紮營點。
10︰06 高繞岔路,岔路口不是明顯,不留意會錯過入口,取左山坡續行。
腰繞下切。
橫過石壁瀑布。
林班地界椿,特殊的三角型界椿,因年代已久,字跡只看出「OO區34林班B小班 / 台二一五號民國四十四年六月 / 百積四九.OOO公頃」。
10︰26鐵道下切岔路,取右續行。
拉繩下切溪底。
山溪溝,過溪。
10︰40 廢獵寮營地,離水源近,是個不錯的紮營點。
天氣轉好,陽光穿透杉林間,灑下感動的耶穌光。
遺址駁坎,駁坎分三層,是否是伐木時期工寮所在地。
11︰12 北霞山、拉拉喀斯神木岔路,左往北霞山、南鞍營地;右往拉拉喀斯巨木群。岔路復地寬且平坦,可紮營。
取右續往拉拉喀斯巨木群。
寬稜盜伐區。
黑色水管。
高大迎賓樹。
11︰57 岔路,取右往31、4號巨木。
路徑旁中空巨木,無編號。
31、4號巨木岔路,取左上探今天的第一棵巨木。
遠望隔著山溝的31號巨木。
今天見到的第一棵拉拉喀斯巨木~編號31號,樹身另釘有小鋁牌「大埔事業-191林班-編號31」。
拉拉喀斯4號巨木。
回到岔路午餐。
13︰28 編號32號巨木。
拉拉喀斯神木~若從山水線鐵道下來,第一眼見到拉拉喀斯神木是神木的背面。
由神木背面斜坡往下走,拉拉喀斯神木威鎮壯觀樹容迎接我們的到來。
拉拉喀斯神木,編號16。
離開拉拉喀斯神木,下特富野溪,渡溪至對岸,再探巨木群。
續探編號8、9、10號;6、7號巨木。
大埔195林班,編號6號巨木。
再探編號7巨木,除了一個方型鋁牌,另還有一個圓鋁牌,鋁牌為林務及自然保育署為巨木DNA鑑定、建檔,可防止山老鼠之盜伐。
帆布獵寮,取右直上,探傳說中的「林志玲」巨木。
山葵園遺址岔路。
大埔195林班,編號005號,《5121》圓鋁牌。因紅檜木樹身筆直修長、圓潤,山友即取名「林志玲」巨木。
部落水源與5號巨木岔路。
部落水源大崩塌地形。
接水泥道路岔路,續往特富野古道方向。
特富野古道南端人口。
15︰55 離開南端人口,循階梯爬升,考驗毅力的時刻正要開始!
17︰03終於回到3.7K岔路。
18︰16回到特富野古道北端出口,今天走個拉拉喀斯巨木群O形,依動線探訪了編號31、4、32、16、8、9、10、6、7、5等巨木,著實豐碩的巨木之旅。
↓ 今日行程統計表︰距離-18.6公里;時間-9小時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