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石山」~地處於台中市和平區,位在大雪山森林遊樂區之內,早期登平石山的傳統路線是從鞍馬山莊下接平石山林道(220林道),沿林道走約10公里後再接上平石山。
然因921地震後,林道多處崩塌斷毀,路況越來越來難行,後來有熱心山友開闢由大雪山48K啞口觀景台,沿西北稜直下平石山的一條新路。但這新路線也並非好走,鑽箭竹密林、陡上陡下,行裸岩崖段,存在風險也極高。
大雪山220林道又稱平石山林道,被公告為台灣專用公路中專4線,起點為大雪山林道主線38.9K處,所修築之終點約位於八仙山事業區61林班,總長度約24.86公里。林道0.5公里處崩塌,道路不通,人員勉強通過,但極是危險。
目前因禁伐政策而停止維修,崩塌無數,落石、芒草、荊棘擋道,舉步維艱,可通行長度從起點算約1.3公里左右,目前少有山友走。山友知近期有隊伍在走,既起了整理林道路的想法,便邀了幾位山友一同共襄參與整路行動,若能將擋道的芒草、荊棘、雜木整理修剪,讓登平石山多一條可選擇的路。
8/3日初探平石山林道上平石山。大雪山鞍馬山莊(大雪山莊)出發。
一路下降約250公尺,接平石山林道(220林道)。
波津加岔路,入口處清楚,路條不少。記錄這條通往波津加山的步道,原是昔日台電保線道路,早期從谷關青山發電廠行經波津加山,一路拉線輸送電力,供應大雪山林場伐木之用,沿途還仍能看見橫臥的老舊木電杆及網索。右往波津加,取直沿林道續行。
廢水泥平台,不知當初建造是何用途?。
平坦綠地,讓人想在這裡紮營。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研究台灣黑熊聚點,留有熊窩及紅外線自動相機。
不鏽鋼大水塔,其水源自第一水源鞍馬溪引過來的。
林道時爾出現芒草,時是平坦的康莊林道路。
第一水源(鞍馬溪),受凱米颱風影響,山溪水源充沛,水量不小!
拍攝黑熊踪跡的紅外線自動相機,鏡頭對向溪流,捕捉熊跡。過水源後林道平坦地午餐。
第二水源。
從林道端,一路清除擋道的荊棘與雜木,耗時又費力,且看雲霧開始籠罩山林,回程還要過二條溪,擔心下雨水量過大過不了溪,原計劃到大崩壁,看航跡離今天的探勘路就到此,返回。
波津加山岔路,續行。
林道陡升250公尺回遊客中心。
17︰23 回到遊客中心大雪山賓錧。
下山~絢麗夕陽景。
8/3日平石山林道上平石山初探,因時間關係沒能走到大崩壁。這行程排一天,想要完成平石山林道上平石山的可行性不高,且也不知道大崩壁塌的情況如何?是否能順利通過仍是一個未知數!
山友對平石山林道上平石山還是有想法,計劃排二天行程,應該可以順利通過大崩壁,登平石山。
10/19日大雪山鞍馬山莊出發。
12︰59 第二水源前約200公尺處紮營,整地紮好帳往回水源取水。
10/20日6點營地出發。
來到初探的折返處。
平石山稜線。
埋於荒蕪芒草中的廢工寮。
08︰05 林道廢流籠,一路來到大崩壁,觀察地形,兩岸地形落差極大,找不到安全理想的下切點。探了許久,順利找到下切點,橫過崩壁谷底,然又找不到安全接上林道的路。我往上找;郭大哥、風大往下找;阿國另尋切點,結果4人各以三處不同的上切點接回林道。開始取右沿樹林陡坡下切大崩壁。
崩壁高處,可以看見廢林道,然確找不到可上切林道的點。
開始取右沿樹林陡坡下切大崩壁。大家尋找安全下切點,沿著樹林陡下,自己找安全踏點,下切約20公尺往高密芒草鑽,殺出一通往崩塌邊的路。
下到崩壁邊,再找橫渡下切點及接林道的上切點。
沿崩塌地上溯找切點,找到林道崩塌盡頭,但踩點鬆動不穩又沒抓點,感謝郭大哥開繩,讓我安全通過橫切處。
乾溝崩塌嚴動,橫渡石壁阿國架條黑扁繩,確保安全。
大家有驚無險通過大崩壁,體力耗盡,似消了氣的氣球般,沒有動力往前走,起了返回的念頭,看來這趟又沒機會登平石山了。然看距離,離平石山登山口約剩300公尺,三位男士皆有登過平石山,唯有我未登過平石山。這趟辛苦走來,至少讓我看看登山口的樣子。感謝男士們答應我的請求,願意伴走到平石口登山口。
駁坎遺址。
10︰38 平石山林道平石登山口,順著登山口布條往上看有陡度的石瀑區,今天沒能登平石山,看看登山口也如願。
通過山溝崩塌地形。
回程林道崩壁處,循著郭大哥來時上來的路往崩壁下切。
崩壁上切林道。
13︰58 回到第二水源營地、拔營,15︰02離開營地。
16︰26 大雪山、林道岔路。17︰12回到大雪山賓館。此行感想~從林道與遊客中心岔路至平石山登山口,約長9.5公里,這條路線行程時間長,就單要通過大崩壁,其潛在風險極大,需審酌自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