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沿駒盆山西北稜上馬博這條路線,早期是布農族舊社群的獵場及獵路。因布農族人被迫遷移平地,致使族人鮮少在這片山林活動,路徑逐漸荒廢,沒入荒煙蔓草之中。
在日治時期,鹿野忠雄經由布農族人的協助下,循著這條路,從無雙社登上駒盆山及馬博拉斯山,進行踏查。直至現今登山岳界中,也少有人走這條極是冷門的路線。因路跡並非明顯,如想探訪這條路線,必需有定位與尋路的能力。
今天行程頗有挑戰性,離開烏瓦拉鼻溪,無雙吊橋前下切郡大溪,過溪攀石接駒盆山西北稜線,接稜後要面對一段垂直峭岩壁地形。對未知的路況及危險,心裡潛藏著一份忐忑不安的愁緒,也是這趟行程裡要突破的障礙點,祈願能平安順利通過那段危險地形。
D2~4/11日 烏瓦拉鼻溪→無雙吊橋→郡大溪→G哥紀念碑→2800黑水塘營地【宿】
05︰33離開烏瓦拉鼻溪,往無雙吊橋山徑在對岸,渡過烏瓦拉鼻溪,溪水不大,清澈的溪水含有石灰質,石頭都呈黃色。
06︰20無雙吊橋,來看看損壞嚴動的吊橋,危橋橋面木頭腐壞,造成許多空洞,有善心人士以白鐵條做些補強。
06︰25退回吊橋約20公尺處,下切郡大溪,進入非傳統路線。雖然知道近期有隊伍沿這條路上馬博橫斷,下切沒有路跡,只能憑方位走。
左岸是哈伊拉羅溪峽谷。
回望郡大溪峽谷。
哈伊拉羅溪與郡大溪匯流口,續沿右岸郡大溪流上行。
郡大溪流右岸看對岸石壁扁繩,是待會過溪上稜要面對的第一道關卡。
徐哥利用休息煮水時間,先對岸查看待會的路徑。
07︰20枯水期的郡大溪流,溪水量少,尋找平緩過溪點,不需脫鞋渡溪而過。郡大溪至駒盆山西北稜間沒有水源,必須在郡大溪揹水,原就不輕的背包,再加7公升的水,背包更加的沉重。
攀上大石壁,俯看郡大溪流。
循稜爬升斜坡地形,踩踏在土質鬆軟的邊坡山徑路,每一步移動都必需小心謹慎。雖然是鮮少人走的山徑,仍有繩索,感謝好心山友架繩,確保攀登安全。
05︰57沿山腰繞行,來到垂直峭岩壁,將要面對的困難危險地形。
攀爬峭岩壁,因落差大、踩踏點小,踏點間距過大,為確保安全,採人包分離。這包約28~29公斤重,辛苦徐哥一人拉起。
因踏點繩容易滑動,徐哥重新調整繩子,讓我們在攀爬時更能穩住踩踏點。
這段峭岩地形,真的是在考驗手臂力與肢體平衡度!
08︰28人包分離平安通過峭岩地形,一早的擔憂及忐忑不安的心情,終於可以放鬆。峭岩上方寬闊松林,松針平台地,松樹下,山友為G哥(比基尼登山客)設置一面紀念碑。
陪G哥坐一下,謝謝祢對台灣山岳的貢獻!
站在平台崖邊,望著呈80度的地形,G哥的生命就在這片山林結束的!
08︰40離開G哥紀念碑平台,沿著稜線續行,沒有路跡,原則就是抓著方向走。通往部落遺址的這片開闊寬稜,落葉舖地,走來舒心!
08︰45進入波窟拉瓦社部落群,沿途可以看見家屋遺址及斜坡駁坎群。
09︰20部落遺址,這部落範圍不小,有好大一片平坦空地,猜測是否是學校或是駐在所。
走入這杳無人跡的部落遺址,石板屋廢基石與斷垣殘壁,遙想原住民居住的時代,幽僻的深山,這些開拓山林、蓽路藍縷的神精,一塊塊石板的堆疊…訴說著先人拓墾的艱辛故事。
駁坎堆旁長滿綠油油的台灣及己。台灣及己,金粟蘭科/屬。
閒逛部落遺址,遠方傳來獵人與獵人間的暗號聲。
水晶石
09︰37離開部落遺址,沿稜線而行,稜線坡下可以看見許多布農族家屋遺址及耕地駁坎地,其家屋分佈的範圍,可以遙想當年布農族部落的生活情境。
09︰48 波窟拉瓦社遺址,頭目的家!沿途遇見的家屋遺址、駁坎、耕地…訴說著布農族人郡社群開墾史!
走在山徑中,隨處都可以看見水鹿排遺,不時可以聽見水鹿叫聲,或是沒發現我們,仍悠閒覓食的水鹿。
稜線開闊處,眺望遠山。透出樹林,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巒潭山。
馱負重裝,走在綠意盎然的栓皮櫟樹林裡,踩踏在鋪地落葉上,沙沙作響,凸顯這片山林的寧靜。美麗山林景色,瞬時忘了肩上的重,好想停下腳步,躺在落葉舖成的地床上。
16︰05終於達2800黑水塘(無水)上方營地,松樹林下松針鋪地,選擇平坦地安頓今晚的家。
↓徐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