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日嘆息灣→僕落西擴山→烏可冬克山→哈伊拉羅溪南源→馬利加南山東峰前山屋【宿】
靜謐的夜裡,幾道水鹿聲劃過沉寂的嘆息灣,陣陣山風吹著帳幕,有節奏的噗噗作響,伴著山友沉睡鼾聲齊鳴。涼涼的空氣,悶頭躲進睡袋裡,暖和睡得一夜好眠。晨曦大地喚起明潔清新之氣,喚醒沈浸於夢鄉的山客。早餐後打理行囊準備離開這仙境嘆息灣。
朝陽初露照映金黃山頭,距離回程時間還有一段時,逐著晨光再度循走在草原地,只想多記錄嘆息灣的淨境與美,希望能留住更多的美麗回憶。
晨間的哈伊拉羅溪,溪面冉冉昇華的水氣,輕輕柔柔飄浮在冷涼的空氣中,伸手輕觸潺湲的溪水,水溫暖融融的,並非冰冷凍手,奇異的現象,締出嘆息灣氛氳顥氣的另一種奇特美景。
再次爬升到對山,晨光照耀在谷地草坡,看著寬闊草坡上的露水被蒸成嵐氣裊裊昇起,水蒸氣有如大地在呼吸般,吸氣吐納著。而不論的嵐氣、水蒸氣,還是煙…眼前這氤氳山林景色令人動容,任何人都會忍不住嘆息一聲…讚嘆她的美!
今天回馬利加南山東峰山屋的路,不依來時路回,採走O形經僕落西擴山、烏可冬克山,下切哈伊拉羅溪南源,再爬升回馬利加南山東峰前山屋。
06︰20出發,與嘆息灣短暫的相遇,留下點點足跡,攜著一顆飽含收穫的心靈離開。回程的路過溪沿山稜而行,頻頻眸視嘆息灣,嘆…何年何月再相逢,收起眼前的別離…再會吧!
爬升中,期盼能在高處最後展望嘆息灣壑谷迴灣的美景,然這原始山林密密叢叢,完全沒法透看,期待落空。穿行在密林裡保有原始的味道,山徑隨處是水鹿的棲息地及遍地的水鹿糞。緩緩爬升上稜,稜線開闊處,可眺看馬利加南山稜脈山峰。
這圓圓一簇一簇擁長的箭竹叢,而這功不可沒的形塑者是水鹿大師唷!
三日無菜令人憂…馬九手上這一大朵的綉球菌菇,引動我想吃一頓火鍋大餐。
續往僕落西擴山,沿途出現許多大大小小優美的草原地,唯有走進僻遠的中央山脈心臟地帶,才能欣賞這特有的草原風貌。
僕落西擴山(H3055M)。
沒有山名,只有基座石,拍照記錄一下,在這僻遠的山區我曾經拜訪過。
第二次看見菊池氏龜殼花。菊池氏龜殼花廣泛分佈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是台灣特有種,由於數量不多,被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牠常停棲在石頭底下,且白天、晚上都會出來活動,全身呈暗褐色,又被稱為「台灣烙鐵頭」,由於保護色很好,有時不容易讓人發現,雖然行動緩慢,但菊池氏龜殼花為具有出血性毒的蛇類,需小心因應。
這稀有的蛇類,當下看見令人興奮,持著相機記錄,遠遠的距離拍攝,深怕貼近遭親吻,因目前台灣尚無此蛇的血清,且在這荒山野嶺間,只能掰掰復天國啦!
烏可冬克山(H3022M),無基座點。
開闊處眺望馬利加南山及布干山,看著山與山之間的起伏稜線,距離山屋還有一段辛苦路程要走。
稜線崖壁處,遠望哈伊拉羅溪南源營地,草原凹谷與嘆息灣相比較,各展現出不同的草原風貌。
哈伊拉羅溪南源午餐。白雲悠悠、綠水依依、日暖風和如閬苑。蜿蜒的哈伊拉羅溪源的最上游源頭是位在義西請馬至山到烏妹浪胖山、僕落西山以及烏可冬克山南北縱向的稜線上,而這一條稜線是早期南三段的必經之路。而今登山客走南三段皆採丹大橫斷進入,漸漸地沿這條溪源縱走稜線路,鮮少人走,已淪為中央山脈的蠻荒之地。
日正當中,背馱重裝,頭頂烈日,喘吁吁的爬升陡坡。這段連接馬博與南三段中央山脈主稜線上,有不少開闊平坦草原景緻,及水鹿的大澡堂看天池,是值得探訪的一處秘境。
走在草原坡,前方一大面的崩塌巉崖既是明天要橫渡的塔比拉斷崖。
不斷的陡坡爬升,14︰25來到馬東最低鞍。一個貼心告知注意事項「這是往中央山脈主稜路線,如果是走馬博請回頭」,就怕山客初訪馬博不識路線,走到這兒來,不注意之下走向南三段。
15︰15終於回到馬利加南山東峰山屋。山友離別二天,大家迫不及待的想分享所遇之事,走訪嘆息灣的山友分享著嘆息灣秘境美景;留在山屋的山友也沒閒著,走遍附近山區撿拾不少鹿角。分享成果,不論是走訪嘆息灣的山友,或是留置山屋的山友,在每個人的心靈旅程中,擁有著豐碩的收獲。